top of page
文化源流
馬祖的飲食文化與先民的移入有很深的關聯,馬祖先民多來自福建的連江與長樂,地域上慣稱閩東,
因為臨海、多以捕魚為生,因此食材以海鮮為主,飲食習慣與風俗多傳承自原鄉福州。
馬祖的飲食文化與先民的移入有很深的關聯,馬祖先民多來自福建的連江與長樂,地域上慣稱閩東,因為臨海、多以捕魚為生,因此食材以海鮮為主,飲食習慣與風俗多傳承自原鄉福州。
福州物產豐饒、商業發達,是人文薈萃、菁英集結的地方中心,餐館裡廚藝精湛的師傅創造出種類繁複的菜色以供應高官富商食用,是故閩菜是中國地方八大菜系之一。
不過,位在閩江口外的馬祖列島歷經明末、清初的海禁、民國初年的動盪,及民國三十八年起因國共對恃的情形後,島嶼的飲食文化從而有了根本性的改變。
由於食材取得不易,因此原鄉繁複精細、用料講究的閩菜難以呈現。加上島嶼氣候、地形不利糧食耕作,而住民多以捕魚為生,是以魚類、螺貝成為當地料理中的主要食材。不過,福州的釀酒技藝,還有以酒糟入菜的習慣卻在馬祖延續,例如紅糟鰻、紅糟蛤貝、紅糟雞都是經典的料理。
國軍的進駐也將大陸新的飲食習慣引入馬祖。例如辣椒,在國軍進駐前的馬祖人是不吃的,為了因應龐大阿兵哥對「辣」味的需求,馬祖農民們才紛紛開始種植。
另外,國軍也會以罐頭和老百姓以物易物。以豬肉罐頭炒米粉、煮米粉湯就是隨之形成的新習慣。不過若是遇到「牛肉罐頭」,老百姓是不收的,因當地漁民向向目蓮尊者祈願出海平安而不食牛,因此早期有不食牛的禁忌。
所謂靠山吃山、靠海吃海,人們生存的環境決定飲食的內容。馬祖作為大陸沿岸的列島,食物來源既須靠海洋捕撈,也要靠山林種植。以下針對農業、漁業和馬祖飲食文化關係,作進一步說明。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