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老酒記事
老酒是一種以糯米為原料,經過紅麴的糖化發酵後製成。清朝中葉後,因戰禍與飢荒,閩東沿海居民移居到漁產富饒的馬祖列島,以漁耕維生,因而也帶來原鄉的語言、風俗信仰與飲食習慣。馬祖冬季嚴寒,日常溫度常在攝氏10度上下,氣候適合釀酒,也適合飲酒,靠海維生的漁民們,在出海時會特別喝上一杯老酒滋養暖身,馬祖婦女們做分娩「做月利」則會用老酒燉物進補,作為恢復體力的營養品。老酒釀造的技藝遂在馬祖落地生根,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
製酒元素
紅麴|白麴
老酒釀製的關鍵角色為紅麴,內含米根黴與酵母菌,能讓蒸熟泡入紅麴水的糯米,透過發酵過程將澱粉水解成糖分再轉化為酒精,另民間也會加入白麴,提升出酒率及加速發酵。
製酒流程
老酒適合釀造時間為農曆節氣「小雪」「大雪」
氣溫:約15-18℃
比例:糯米與水→1:1或1:1:2或1:1.5/紅麴與糯米→1:10

取井水,將糯米洗淨浸水一晚,注入適當比例的水再將紅麴泡於水中,為使麴菌先溶於水中。

將浸泡好的糯米瀝乾置於杉木飯床(甑桶)上鍋蒸熟。

全部放入後可用酒撐(攪棍)稍微攪拌,使糯米飯都能沾染到紅麴水。

此後每二、三天用酒撐攪酒一次,將上層的飯粒向下壓,將下層的飯粒向上提,使米粒發酵能平均發生。

準備瀝酒的棉布袋及集酒容器,將發酵好的醪酒倒入棉袋中,使酒汁流入集酒缸中 。

將酒放於爐上加熱至沸騰,此步驟為防止變酸及滅菌,古法亦有「煨酒」(weiˋ jiu+),以粗糠(稻穀殼)包覆酒罈加熱一天一夜,或是「燉酒」(tongˋ jiu+)將酒隔水燉煮5分鐘。
